人口与影响力

影响力最终将取决于人口数量。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到2100年,中国将仅有7亿人口,而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将塑造人类的未来。与之相对的,另一条新闻则是,美防长埃斯珀在就任一周年之际对中国的评论

关于中国的问题更大,因为中国有足够的人口和足够大的经济体来取代美国。我和任何了解中国的人都十分清楚,他们有取代我们的野心,肯定想在地区内取代我们,最好是在全球舞台上(取代我们)。

两条新闻看似不相关,却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影响力其实最终将取决于人口数量,尤其是在科技等因素被拉平之后。第一篇文章讨论的主要是世界人口以及经济的变化趋势,而影响力很多时候与经济是挂钩的;而第二篇新闻中美国国防部长在讨论中国的崛起时同样提到了人口这一点。

首先,对于科技而言,实现革命性突破,切换赛道、建立壁垒通常是极其困难的。当先行者处于瓶颈期,在同一赛道上的后者追赶起来则是相对轻松的,并且可以避开探索阶段的很多弯路,某种程度上具有后发优势。最终结果就是后来者将会追赶并逐渐缩小与先发者的差距。而在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现代,经济水平也遵循同样的规律。
如果放到足够长远的历史以及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科技最终是要为人服务的。自从人类学会了用火,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就从未止步,欧美等发达国家率先享受着科技与文明的成果,非洲等第三世界也不可能一直在贫困中挣扎,科技必将惠及全人类,带来人类文明整体上的进步,而不会局限于一小撮国家。换句话说,科技、经济等因素的差距,如果放在人类文明的角度来看,最终将在一定程度上被拉平。

在排除科技及经济水平的差距后,人口数量就决定了市场的大小。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巨量人口所带来的巨量需求与巨量供应就意味着在经济市场中的影响力。疫情当下,全世界的对于中国防疫产品的依赖以及中美贸易谈判中反复提及的大豆都是这一影响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正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很多时候经济上的诉求与政治影响力有着紧密的关联,经济影响力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政治话语权的提升。最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自然开始追求文化需求,而足够多的人口同样意味着足够支撑多个行业巨头的需求,文化实力也将崛起。在将twitter, facebook, youtube等拒之门外的情况下,中国发展出来自己的微博、微信以及其中野蛮生长的自媒体生态,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更是席卷全球,这些都是这点的体现。虽然当下中国文化还处于野蛮生产的早期阶段,并不能像美国文化一样深刻影响全球,但随着竞争的加剧,文化实力的提升,辐射全球应该是早晚的。因此人口数量最终带来的将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的影响力。

二战后曾短暂繁荣的日本问题就在于人口,日本没有足够的人口去支持它谋求足够的影响力,最终一纸协定陷入失去的二十年。欧洲的问题则在于欧盟并未能实现真正的区域整合,以实现独立于美国的自主决策,最终仍依附于同属西方文明的美国,在经济、文化、政治以及军事上被全方位、制度性的压制。而美国作为西方文明的旗帜性代表,通过移民政策不断吸纳全世界的经济、文化人才,进一步稳固自己的影响力。中国则不存在日本与欧洲的这些问题,中国代表了全新的东方文明,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各民族实现了深度的文化融合,而作为一个有效整合的整体,又有足够的人口支撑起经济、文化实力的崛起。
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会止步,中国人民也不例外。以经济水平来看,即便中国人均GDP是美国的一半,这也将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总量将是美国的2倍。而这仅仅是由人口数量决定的,而不是源于美国防长所说的取代美国的野心。只要人民继续追求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在经济乃至随之而来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全面超越美国是必然的。当前美国的问题在于,崛起后的几十年中从未被真正的挑战过,心态上难以调整。美国一方面自诩人权卫士,义正严词的批评中国的人权问题;另一方面却又不顾中国人民对于生活水平提升的追求,不接受中国对于美国的超越,这正是美国当下无法摆正心态所导致的矛盾而虚伪的作态。

不过,随着中国生育率的下滑,中国的人口优势在未来也将减弱,正如本篇开头提到的文章中所说,百年后追随东西方脚步走向舞台的将是非洲和阿拉伯世界,世界将迎来一个真正更加多元化的未来。文章的另一个观点是:移民将成为国家保持经济繁荣的必需品而不是可选项。文章预测中国的经济在短暂崛起之后,会随着人口的快速下降而回落,而美国则可通过一贯的移民政策重新夺回最大经济体的地位。不过移民的问题是会带来文化的冲突,如何提升社会的包容性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认为移民之外还有另一个变数——人工智能。在未来随着智能工厂的普及,至少在工业生产力这点上人口的优势将被逐渐消减。而这最终会对社会以及全球化格局有多大影响还很难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