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交换和财富

劳动创造价值,但价值却并不等价于财富

交易使人致富,劳动则未必! ——吴敬琏

商品经济是随着社会化分工而出现的,其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的,这是我们都熟悉的马克思基本原理对于商品经济的描述。这里一个很基本的认知是“生产的进行是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的”:除非人类能够步入“共产主义”,人工智替代人类完成生产活动,社会物资供给充足而按需分配,在此之前这一事实都不会改变。

既然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的,那么生产就应该围绕交换展开。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的规划中都知道需要分清问题的主次,选择对的方向,然后才是努力。对于生产我们同样需要首先明确交换的对象,选择正确的市场,然后才是投入劳动。但对于农民而言,基本很少会去想这个问题:之所以选择种玉米小麦而非其他经济作物,可能只是因为一直如此,又或者大家都这样。也许偶尔会因为去年的花生价格高而转去种点花生,但基本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更不会说去调研市场需求,围绕需求展开生产。对于商人而言,思考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之所以选择投资这片土地,是因为知道了这片土地最终会拆迁,或者就是要建立果园吸引市区的人们来采摘消费,所有的投入都是目的明确的。更专业的商业活动更是在开始投入之前就会做好详细的投入与回报分析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吸引投资的创业者们所做的无非是这些。

除了生产投入之前的方向选择上没有目的性,底层的劳动者在生产完成之后同样缺乏主动性。辛辛苦苦在农田里生产出来的粮食,在果园里生产出的水果,在菜田里生产出来的蔬菜通常非常廉价的就出售给中间商,而中间商可能转手与超市对接价格就翻番,而超市到最终消费者价格又涨一番。“生产是交易的目的的”,底层劳动者勤勤恳恳完成了辛苦的生产过程,却在后续的交易过程中掉了链子,最终结果就是财富并未积累在底层劳动者手中,而是在一次次的交易中被分散。劳动创造了价值,但却并没有为劳动者带来相应的财富。对于商人而言,交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负责商品推广和销售的营销部门通常都是公司的重头,而商品的广告更是支撑起整个免费互联网生态的基础。商人无比清楚相比生产而言,交易才是带来财富流动的根本,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有效的推广与优秀的商品对于实现交易而言同样重要。

以上是我对于“交易使人致富,劳动则未必!”这句话的理解。按理说,底层劳动者应该可以直接对接市场:比如所有的生产都以与超市的交易为目标,以超市的标准筛选蔬果。最终,劳动者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富,而消费者可以享受更优惠的价格。劳动者所缺乏的只是必要的信息及整合,这对于劳动者而言可能确实有一定门槛,不过此时地方政府其实可以出面牵线。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地方都兴起了特色村镇,放弃传统的粮食种植,统一种水果或药材等交易回报更高的经济作物,提升规模化效应,同时方便直接与市场对接。而在我的家乡看到的却是确保国家耕地红线的宣传横幅。保护国家的粮食安全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只是为什么成本要由底层农民来承担,一方面国家要求你去维持耕地,另一方面则是极低的粮食价格。现在也可以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包装和推广地方牌子的高价精品稻米,可能有点炒作的嫌疑,但也确实是为农民谋出路的一种尝试。这一问题最终或许会随着未来土地整合,统一机械化种植而消解。

上面的讨论都聚焦于农村的底层劳动者,但其实任何人都应该认真理解“交易使人致富,劳动则未必!”。真正付出努力之前,先反问自己两个问题:对于自己有多大价值(以提升自我),对于他人又有多大价值(以实现交易),前者可以实现个人能力的最大化,后者有助于个人财富的最大化。